举办地点:四川轻化工大学汇东校区学术报告厅
报告(一)

题目:钯催化烯烃不对称转化反应研究
主讲人:江焕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江焕峰,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兴趣为有机合成方法学、新型催化材料研究等。研究论文已被SCI刊物引用超两万次,SCI H因子88,获得授权中国专利15项,编写专著(译著)3部。获得过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02)、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第11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1)、广东省南粤百杰(2015)、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全国模范教师(2024)、全国先进工作者(2025)等奖励或荣誉。曾多次列入RSC、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Angew. Chem. Int. Ed.登载了人物简介。
报告(二)

题目:催化不对称的有机光化学反应初探
主讲人:肖文精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肖文精长期从事光化学合成、自由基化学以及不对称催化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均相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移机制”和“脱质子光致电子转移策略”,发展了多种可见光诱导的可控自由基反应,其中,sp2C-B键的光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反应被称为“Xiao’s oxidative hydroxylation反应”,实现了多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9余篇,他引30,691多次,H-index 96,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目前担任《中国科学:化学》、《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PhotoChem、Adv. Synth. Catal.、Chin. J. Chem.等杂志的国际顾问、编委;是中国化学会会士、理事;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磷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手性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首届光化学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报告(三)

题目:基于自由基串联反应的多环萜类天然产物全合成
主讲人:刘波 教授
主讲人介绍:
刘波,男,四川大学教授。1998年于西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和2004年分别于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至今,任职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兴趣为重要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合成导向的方法学和天然产物相关的药物化学。迄今完成70个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发表论文100余篇。2009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15年获中国化学会维善合成化学奖,2015、2016和2018年获 ACP Lectureship Awards。
报告(四)
题目:二氧化硫参与的若干转化
主讲人:吴劼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吴劼,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及相关研究工作。
报告(五)

题目: 光敏金属自由基立体选择性转化
主讲人:储玲玲 教授
主讲人介绍:
储玲玲,2007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卿凤翎研究员。2013年-201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David MacMillan教授。2016年9月加入东华大学。曾获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20年上海市第十一届巾帼创新新秀奖、2021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22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2023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等。。
报告(六)
题目:稀土杂环化学:键性调控驱动高值化
主讲人:张文雄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张文雄,湖南宁乡人,现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1月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宋礼成院士);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2-2004年,导师:席振峰院士)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2004-2007年,导师:侯召民教授)做博士后研究;2007-2020年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机所工作,历任副教授(2007年)、教授(2016年)、博雅特聘教授(2018年),博士生导师(2008年);202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无机所工作,独立PI。2015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奖,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2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5),2024年获首届“武创源”国际光化学及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大赛创新引领奖。研究兴趣涉及有机磷化学,金属有机化学,计算化学,配位化学和晶体学。一直坚持“基于机理和金属有机活性中间体的合成化学”研究理念,围绕稀土金属参与的新反应化学和白磷的活化与转化,构建不同的含氮或磷杂环化合物。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22项。
报告(七)

题目:Triftosylhydrazone: gem-Difluoroalkenylation of X−H Bond
主讲人:毕锡和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毕锡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至今任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相继入选国家基金委优青、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英国皇家学会高级牛顿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目前主要从事卡宾化学的研究工作。设计开发了低温易分解的邻三氟甲基苯磺酰腙,解决了传统对甲基苯磺酰腙分解温度高、难以应用于温度敏感反应的问题,推动了磺酰腙卡宾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不对称卡宾迁移反应,这些研究结果证实其是一类优异的卡宾前体。
报告(八)

题目:污染物光电催化选择性氧化界面机制
主讲人:陈春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介绍:
陈春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及微观机制。作为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总共发表SCI学术论文120余篇,包括Nat. Catal., PNAS, Angew. Chem.,JACS.,ES&T.,Energy Environ. Sci., Chem. Soc. Rev.等。成果被他人引用15000余次。
报告(九)

题目: 固有手性中环分子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与应用
主讲人:朱强 教授
主讲人介绍:
朱强,研究员二级,2011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18年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和制药公司Vivoquest, Inc.和XTL Biopharmaceuticals Inc.从事新药研发(2001年4月至2008年2月)。2008年5月至2025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2025年4月起任职台州学院。研究兴趣主要包括(1)异腈参与的新反应研究;(2)不对称亚胺化和不对称羰基化反应研究;(3)固有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及应用。目前已在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CCS Chem.; Chem Catal.; 等杂志上共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广州市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
报告(十)

题目: 基于配体金属电荷转移的惰性键催化转化
主讲人:左智伟 博士
主讲人介绍:
左智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7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导师:朱成建教授,成义祥教授);2012年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马大为研究员);2013-201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2015-2020年在上海科技大学工作;2020年加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战略规划部部长,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催化的光促有机合成反应、惰性小分子的高选择性催化转化; 提出并发展了光促LMCT催化新模式,基于该模式发展了铈催化惰性烷基碳氢键选择性转化新途径。
报告(十一)

题目:“互变异构”配体促进的烯烃转化化学
主讲人:王鹏 研究员
主讲人介绍:
王鹏,2007年获天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唐勇研究员。随后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是余金权教授。2018年初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烯烃转化化学和主族元素化学。2020年受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资助,2023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以通讯作者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Nat. Commun., Sci. China Chem.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他引4000多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4项,授权11项。曾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20),任Eur J. Org. Chem.的国际编委 (2023-),National Science Open化学学科青年编委 (2024-2025),《化学学报》青年编委 (2024-2026)。现任中国化工协会硅能源与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工业催化联盟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新疆有机硅功能分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