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同学,她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志愿服务之花,用坚定的信念攀登科技创新高峰,用不懈的努力书写学业奋进篇章。她就是校长特别奖的获得者——张琴。
志愿服务:奉献中收获成长
“我第一次接触志愿活动是在大一的暑假,当时只是为了评奖评优才去参加的。”张琴回忆道。然而,这次偶然的尝试却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在深入接触绵阳市安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后,张琴深刻感受到了志愿活动的非凡意义。“志愿活动不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还能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她感慨地说。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张琴遇到了她的启蒙老师——裴军会长。裴会长是一位退伍回乡的军人,他身上那股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深深感染了张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中国红。”正是这份感动,让张琴决心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在张琴长达 1138 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中,最令她记忆犹新的是2023年的暑假,省团委开展了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蓝马甲“为老服务”志愿活动。当时,裴会长下发任务,张琴也响应逐梦扬帆计划项目办的号召,通过线上面试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实习生,协助协会开展本次志愿活动。由于服务点位多且地点分散,张琴和另一名实习生承担了每天志愿者的餐食分发、防暑措施、工具收纳等工作。“我们连续一个月骑自行车或者电瓶车送饭、巡查,虽然晒黑了不少,但我本来皮肤就比较黑哈。”张琴笑着说道。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通过志愿服务,张琴收获颇丰。她笑着说:“作为紫老头INTJ,我之前做事比较轴、死板,社交少,能量很低。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觉得我正在从低阶INTJ成为高阶INTJ,现在的我能够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生成不同的社交面具来处理问题。”
科技创新:挫折中砥砺前行
除了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张琴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荣获了两项A类国家级奖项:“天正设计杯”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三等奖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三等奖。
然而,科技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张琴在做毕业论文定框架找创新点时就遇到了困难。“读文献时,我发现大家做的工艺优化都已经很好很饱和了,自己想的点子别人已经做过了。”面对这样的困境,张琴并没有气馁。她通过读大量文献,查阅古方、药典,并与导师讨论商量,最终定下了论文框架。
在科技创新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但张琴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她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
学业奋进:拼搏中追逐梦想
在大学期间,张琴参加了众多比赛,她感慨地说:“很充实。”从大一的个人赛到大二开始的团队比赛,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白天大部分时间是泡图书馆,晚上或者休息时间才开始准备比赛。”这样的努力,让她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意义。
如今,张琴已经被录取为福州大学的研究生。她坚定地说:“我的研究生方向是肿瘤生物学,虽然本科并没有接触过医学类的实验以及理论,但我还是会给自己一个向上的机会,从0开始学习肿瘤生物学的实验和理论,希望在肿瘤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点治疗上能够有自己的小成就。”
对于未来,张琴有着清晰的规划。她希望母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好,能够建好医学院。“我未来有能力的话,希望能够回到母校任教,为母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满怀期待地说。
张琴向我们分享了她的经验。对于考研,她坚定地说:“坚持就一定能够有书读。”她鼓励大家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害怕失败。“再厚的书,再难的知识点,不怕学不会,不怕学不懂,就怕半途而废。”张琴说,“就算再英勇的战士也会疲惫,累了可以休息,抖抖灰尘,调整好状态,拿上‘枪杆子’再上战场。”这个求学路上的“战士”用行动诉说着她的追求。
张琴同学的故事,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青春赞歌。她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在科技创新中砥砺前行,在学业奋进中追逐梦想。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我们以张琴同学为榜样,用青春的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复审:李香 终审:万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