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华东理工大学与我校签署对口支援协议 共谱两校情谊新篇章

文字:康珺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5-18 字号:

图片说明:座谈会现场

5月16日,华东理工大学与我校对口支援协议签约仪式暨座谈交流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和平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此次合作是两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涛主持仪式,两校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签约仪式上,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对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华东理工大学和我校渊源深厚,60年来结下了深厚友谊,理应相互帮助和支持。他表示,此次合作是两校贯彻教育强国战略、落实成渝经济圈发展部署的实际行动。华理将秉持“能帮尽帮”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川轻化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其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他强调,双方将通过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建、干部双向挂职等机制,打造东部与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典范。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轩福贞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两校的历史渊源。他指出,1965年,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华东理工大学(时为华东化工学院)将部分保密专业西迁至四川自贡,组建了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从当年筚路蓝缕选址建校,到如今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两校共同见证了共和国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壮阔历程。这种‘胸怀天下、使命担当、开拓奋进’的精神始终是两校共同的精神财富。”轩福贞强调,两校专业布局高度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双方合作既是历史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我校党委书记张力代表学校对华东理工大学长期给予我校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652”这个源头,从三线建设的烽火岁月到教育强国的时代征程,始终与华东理工大学血脉相连、根脉相通,此次两校签约合作标志着双方发展进入新阶段。他期待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等领域对口支援、倾力指导,共同传承“三线精神”,支持帮助学校取得新突破,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曾英在发言中用“根与叶的对话、长江首尾的和鸣”形容两校关系。她介绍,历经60年发展,学校已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行列。近年来,学校实施“1257”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华理是川轻化的精神原乡,川轻化则是华理在西南的炽热坐标。”曾英表示,此次对口支援协议的签署,将助力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片说明:签署对口支援协议

两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黎明与罗惠波代表双方签署《华东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四川轻化工大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东理工大学将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国际交流等七大领域对我校提供支持。未来,两校将聚焦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工程等方向,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通过联合培养、师资互聘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干部挂职交流,推动管理理念与制度创新;联合举办学术文化活动,赓续“三线精神”红色基因;并探索“对口支援+协同创新”模式,助力川轻化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签约仪式后,两校与会人员围绕三线精神传承与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此次签约恰逢我校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标志着两校合作迈入新阶段。双方将以协议签署为起点,携手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东西部协作的崭新篇章,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复审:李香  终审:万燚】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