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分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分中心学术研讨会在李白河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四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兼《天府新论》主编张志怀,学校党委书记王洪辉,党委副书记、校长庹先国,纪委书记先一,副校长肖兴政、罗惠波,中心副主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中心副理事长、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成都大学副校长杨玉华,中心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揭牌仪式由副校长高小林主持。
庹先国代表学校向莅会的专家、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心对学校的支持帮助致以深深的谢意。他指出,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响应党中央号召,支持“三线建设”西迁的本科高校,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承中华红色文化建设的使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意义重大,不仅将补齐学校发展的文科短板,还为学校新文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川轻化学习借鉴985、双一流高校先进经验,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催化学校在高水平论文发表、高级别课题申报、高规格学术会议,还有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上有重大突破,扩大学校国内外影响与声誉。
张志怀代表省社科联对分中心的成立和分中心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也是我们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关键。四川轻化工大学作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生力军,此次与四川大学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分中心”,以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贡地方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切入,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广泛宣传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势,不断提升人文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水平,必将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省社科联作为联系省内哲学社科界的群团组织,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分中心的发展,为分中心科研发展做好服务。
曹顺庆代表中心向分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中心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分中心是一次协同模式的新探索,分中心成立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作进一步挖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蕴作进一步阐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作进一步探讨,推出更多优秀学术成果,做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
王洪辉、庹先国、张志怀、曹顺庆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既作为独立的研究中心存在,也作为分中心存在)揭牌,并为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曹顺庆、曾明为分中心授牌,并为分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陈星生、主任高小林、执行主任万燚颁发聘书。
仪式结束后,举行分中心首届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分两场举行,分别由原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中心名誉主席、理事会理事长陈星生先生和四川大学胡易容教授主持。在第一场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与传播”中,曹顺庆教授、曾明教授、四川大学饶龙隼教授、成都大学杨玉华教授、胡易容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万燚教授分别作了主旨发言。第二场研讨议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顾与展望”,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王益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刘朝谦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陈家春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张强教授、四川大学周维东教授依次发言。十二位专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了短小精悍的精彩发言,发言内容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宏观层面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华民族文明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论题,中观、微观层面有三苏文化、酒文化、盐文化、禅宗文化等话题。专家学者们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及观点展开讨论,对分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曹顺庆和高小林分别作总结发言。他们都希望分中心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立足川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与中心在协同共享原则下,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提升科研水平,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基因,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