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轻化工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理念,以轻工与食品、化工与材料、控制与智能装备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为引领,以现有学位授权点为支撑,形成多层次学科建设梯队,构建起结构合理、递进发展的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和学科高地体系。
2022年,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Chemistry)和工程学(Engineering)两个学科相继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这是该校加强一流学科暨博士点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突破性进展,也是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精准施策,奋力推进博士点建设
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科学指引下,四川轻化工大学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博士学位授权点达标建设工程。
学校对标《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加大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优先培育学科的建设力度,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建立“3+3”学科特区(3个冲击省一流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优先培育学科),在政策支持、队伍建设、资金保障、人才引育、职称评审、各类指标投放等方面给予倾斜,开辟人、财、物绿色通道,并充分赋予先行先试权,鼓励创新发展,举全校之力打造学科高峰,引领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科学谋划,全面统筹优化学科布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基础、探索前沿、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方针,以工学、理学、人文社会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四类学科统筹布局建设,按重点、分层次地构建学科建设梯队,形成递进发展的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和学科高地体系。
根据中长期规划,学校优先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工学学科,引领学校学科建设整体发展;大力加强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理学学科建设,以支撑其他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法律、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实力和水平,振兴人文社会学科群的发展;培育建设纳米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设计学、区域国别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抢占学科发展战略制高点。
此外,以轻工与食品学科群、化工与材料学科群、控制与智能装备学科群、管理与经济学科群、人文与艺术学科群为基础,四川轻化工大学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加速提质行动,形成“布局合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梯次建设”的学科专业布局,积淀出鲜明的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
加大投入,助力学科建设更上台阶
为加快推进博士点建设,四川轻化工大学充分发挥经费投入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近年来着力改革财经制度,加强财经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保障规划落实落地。
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四川轻化工大学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经费预算机制,将人才引进、设备配置、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统筹到学科建设上来,以学科建设需要配置经费投入。同时,围绕一流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建设目标任务,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学科建设成效。
据介绍,四川轻化工大学通过聚焦关键、错位竞争、特色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大学科群和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未来,将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规划,锚定博士点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深入推进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