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融入专业实践、融入学术研究,从而支撑美术学院特色发展。通过研学活动走出校园,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条件、传承的方式、创新的途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是实践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举措。
为推动师生认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现状,美术学院2020级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80余名师生于3月14日至26日前往湘、黔、桂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为期两周的专业考察活动。
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非遗体验中心,师生们认真观摩“马尾绣”技法,聆听“水书习俗”非遗传承人讲解相关知识,在马尾绣绣娘和水书先生的指导下绣马尾绣、书写水书,并与三都非遗中心副研究员潘瑶就水书文化和马尾绣技法进行深入交谈。师生们认为马尾绣图案简练概括、具有浮雕感,希望通过图形借鉴方式将马尾绣艺术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中,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久远、神秘的马尾绣遗产。
三都县融媒体中心以“非遗+研学”助力非遗绽放新光彩为题报道师生一行的考察活动。学习强国贵州平台、人民网、三都县人民政府网、多彩贵州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