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刘康副校长出席土木工程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文字:杨雪萍 审核:赵苑迪 复核:吴斌来源:喻福洪 钟小兵发布时间:2022-12-12 字号:

微信图片_20221212144256.jpg

       12月9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在汇东校区建工楼302会议室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学校副校长刘康、关工委老师董鑫林、学院党委书记钟小兵、副书记姚宗玉及师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党委书记钟小兵同志主持。
       会上,师生代表围绕“基层党支部如何打造‘知心知己’支部,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党委书记钟小兵谈到,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工作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各党支部要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从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凝聚群众的职责入手,积极地去服务青年、贴近青年,将支部打造成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学生党员喻福洪认为,青年人生阅历不足,对于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党支部要尊重青年成长规律,去包容青年的差异性,去倾听青年的心声,去帮助青年走出困境,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
       研究生党员刘洁谈到,支部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将党建与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如研究生支部以科研型党建队伍的创建为着力点,利用组织优势,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使支部成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积极分子刘厶菡分享了自己在意识启蒙到成长蜕变中,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与同志们的热情帮助的亲身感受。
       建经系副主任梁俊勇分享了从提高学生与行业发展的适配度的角度,支部积极推进学科、专业改革,助力青年成长的实践经验。
       刘康副校长从“支部要建在连上”的历史背景讲起,他指出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历史和当前时事来看,基层党组织非常重要。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的领导核心、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支部必须做到“知心知己”,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积极分子的主动性,去倾听、理解、服务青年,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他强调,香港修例风波和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封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但他们也受到互联网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也有青年群体独特的时代特点。基层党支部去引导青年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引导不是硬导”,我们不能只用形式化的东西去要求青年。而要用青年的话语习惯,用青年接受的方式去沁润他们。帮助青年从繁杂的信息和书本知识中,去粗取精、理论联系实际,构建起个人正确的认知。他勉励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青年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只有青年认同了民族文化,才能看清“公选=民主”、“喝红酒=高品位”等错误的意识引导。他认为,民族自信必须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他建议青年多读原著、学原文,不断提升知识储备,提升政治“三力”。他相信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的努力下,青年一代一定能将党和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
       与会人员还就“大学生如何协调好考研与入党的关系”一题进行探讨。关工委董老师建议青年读一读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学会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考研和入党本身不存在冲突,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存在时间分配的问题。只要提高时间分配和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他勉励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青年必须全方面锻造自己,不强求面面俱到,但必须面面要到。广大青年学生要在坚定不移跟党走上做表率、要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上做表率、在引领文明好风尚上做表率,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就“如何更好的适应大学的生活”这一问题,党委副书记姚宗玉说,青年在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两个适应期,一个是进入大学,一个是进入社会。在两个适应期,我们会发现高分考生不等于好学生,好学生不等于好员工。究其原因,就是随着人生的发展,生涯彩虹图中角色的宽度越来越宽。进入大学后,除了考试分数,还有综合能力测试;而进入社会后,除了“考试+综测”,还有更加复合的评价体系。她建议青年大学生深化生涯认知,从生命的全程去理解人生、体味角色,更好的人生度过适应期。
       最后,会议在学生一支部党员带来的《可爱的中国》诗朗诵声中结束。
       本次座谈会旨在将“台上台下”变为“围坐一堂”,变“你讲我听”为“共讲同议”,引导师生互讲互帮、互学互促,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师生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土木工程学院将继续创新学习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践行。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