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知史爱校 追求卓越——高小林副校长为土木工程学院全体新生作校情校史专题报告

文字:杨雪萍 审核:钟小兵 复核:吴斌来源:王瑞 夏雨涵 桂焱娥发布时间:2022-10-31 字号:

微信图片_20221031154720.jpg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使新生更好地感悟校史底蕴,感知校园文化,培育爱校荣校情怀,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10月27日19:00,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新全体生齐聚李白河校区盐都音乐厅,聆听高小林副校长作校情校史教育报告。

       高小林副校长从文化定义讲起,他谈到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发展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在潜意识当中引导人们前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而大学文化是100多种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种。大学的主体是师生,师生的精神价值、核心价值观和形成的传统就是大学精神。他指出,中国的大学精神来源于植根中国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大学文化,而中国古代和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是为国选才。他引导同学们去思考:我们为了谁读书?他认为,为国家读书,为民族读书,为天下苍生而读书,这才是川轻化学子应有的胸怀。他要求同学们从中国大学的两个起源去理解现代大学制度,去明确大学发展方向和个人成长目标。

微信图片_20221031154725.jpg

       高小林副校长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基础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学校的校情校史进行讲述。他详细讲解了李白河校区正大门内中轴线上“忠、孝、仁、信、礼、义、廉、耻”八盏灯设计理念。他希望同学们用这八盏明灯来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涵养八种修养,为以后学习工作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他分析了川轻化“厚德达理  励志勤工”的校训和“探索、求实、创新、批判、理性”五大科学精神。他希望土木工程学院的工科学生要文理兼容。他指出,川轻化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克服重重困难,从繁华的上海内迁至偏僻的黄岭村,勤奋学习、坚持科学研究,他们是“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652”精神缔造者。他希望同学们能从学校1965年建校的历史背景去感悟“652”精神,把这个精神融入到骨髓里面,获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并且在实践中,自强不息、永不言弃、追求卓越。

       高小林副校长讲到,人生修炼有四大境界——欲求、求知、道德和审美,他希望同学们把大学阶段理解为人生修炼的过程,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去追求幸福的人生状态,做一个宽容、快乐的人。他勉励大学生用川轻化“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探索创新、崇文尚美”文化,去最大限度发挥大学四年的时间价值和奋斗价值,为以后最精彩的人生奠定一个最坚实的基础。他衷心希望大家做一个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做一个真正的川轻化大学生。

       报告会在新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土木221班范云龙表示,高小林副校长解读了“652精神”的内涵,使大家在明理、明志、明方向的同时,找到了打开大学生活、开启人生新征程的正确方式。给排221班赖俊宏表示,通过聆听这堂课,了解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改革创新历程,川轻化人的奋斗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新生奋发图强,做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的川轻化人。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