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献礼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固本强基育新人 改革创新树英才

文字:康珺 复核:吴斌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2-10-26 字号:

编前语: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热情讴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成就和伟大变革,生动呈现在党的领导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不息脚步,校园网特推出“献礼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专栏,通过回顾总结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近十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川轻化事业发展、文化繁荣、师生团结的良好风貌。


       扬黄牛精神,作平凡工作。十年来,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制度,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与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深入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一、建章立制厚植教学文化

       十年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不断修订完善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修订《四川轻化工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四川轻化工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材管理办法》等60余个教学管理文件,基本构建起以教学基本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教学信息化管理制度为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为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image001.png

image003.png

       十年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教学激励机制建设,先后出台《四川轻化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四川轻化工大学本科教育提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全领域与全过程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勤勉育人。单独面向一线教师设立“卓越教学奖”,每名奖金10万元,以榜样示范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专注课堂、关爱学生,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学成为师师喜爱的岗位,让课堂成为生生发展的阵地。

image005.png

      十年来,持之以恒推进本科教学文化建设。逐步培育融本科教育思想与本科教学理念、本科教育规章制度、本科教育实践行动、本科教育文化环境为一体、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本科教学文化。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努力构建“思想引领教学、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潜心教学、制度保障教学、投入优先教学、舆论导向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文化,将“以本科教育为根”培育成为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优良传统。

       二、改革创新 培育时代新人

       十年来,牢牢把握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师风教风学风建设,统筹协同“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五类教育,集成融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质量保障、持续改进”六个环节,成功构建并实践了校企“二元互动、五育协同、六环融通”的“652”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全面增强了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

       这十年,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产业学院特色初现。依托优势专业群与学科群为基础,建成中国白酒学院、彩灯学院、盐帮美食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全力培育政产学研用命运共同体。中国白酒产业学院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专业建设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按照“强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注重扶优强特、努力争创一流”的建设思路,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课程建设成绩突出。持续加大课程开发和建设力度,建立课程中心,全面打造课程开发与建设转型升级资源共享平台,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我校已认定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5门,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人机工程学》等6门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产品设计》等6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白酒工艺学》等10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已立项建设校级金课20门、校级线上示范课程18门。

       “课程思政”全面落实。构建学校总体设计、学院主抓落实、校院统筹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培育“课程思政”文化,重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项目、示范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学校已经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团队1个、示范课程9门。

       稳步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我校教师主编出版教材共计175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四川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3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产教融合教材出版21部。全校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57门次,课程覆盖率为89.47%。

       教学改革效果凸显。创新多元一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贯彻 “教研结合”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学院“产教深融、校企同创”的突出优势。十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8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2项。十年来,我校教师先后获得教学成果奖70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

image007.jpg

image009.png

image015.jpg

       三、不忘初心奋进十四五

       十年来,经过“十三五”的快速发展,学校已经完成了“外延”扩张,本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十四五”期间,学校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与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坚持“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持续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通过努力建设,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完成“11258”量化指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更加牢固,本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高,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的四川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image017.jpg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