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献礼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积极谋划 精准施策 推动学校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字:康珺 复核:吴斌来源:招就处发布时间:2022-10-15 字号:

编前语: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热情讴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成就和伟大变革,生动呈现在党的领导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不息脚步,校园网特推出“献礼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专栏,通过回顾总结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近十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川轻化事业发展、文化繁荣、师生团结的良好风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就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的相关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实行“学校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指导协调,学院具体承办,学生自主择业”的工作机制。十载奋进,十载开拓,十载辉煌。

       10年来,学校毕业生人数从8364人增加到11197人。学校保持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月收入和升学率呈上升趋势。

image001.png

image003.png

image005.png

image007.p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用爱心服务、促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四精准”、“三强化”、“三举措”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一、就业指导“四精准”

       1、精准教育,“思想引领”毕业生就业。学校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思政”工作体系,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国家战略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区域、行业贡献力量,充分彰显川轻化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652”精神。学校获得全国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称号,大学生征兵工作先后四次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奖励表彰,是全省先进征兵工作单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3届历史学专业李美文,四川省大学生士兵十大典型人物、维和荣誉勋章和国际维和日青年奖章获得者2016届英语专业王碧源,受到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表扬的2019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张慧。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2、精准指导,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组织创办川轻化就业大讲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公务员素质挑战赛等,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六进”工作,组织实施国家“1+X”职业技能认证,多措并举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image017.jpg

       3、精准服务,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就业平台。学校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对接校友企业,举办大型双选会,行业专场招聘会、争取公共招聘进校园,开展网络双选会,千方百计拓展岗位信息来源,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image023.png

image021.jpg

       4、精准帮扶,聚焦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学校高度重视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对口帮扶地区、残疾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一对一”联系,“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实现有就业意愿的重点群体毕业生百分百帮扶、百分百就业。

image030.jpg

       二、就业拓展“三强化”

       1、强化人才培养,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党代会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质量立校,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11258”量化指考核,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产教深融、校企同创”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image031.jpg

image033.jpg

       2、强化校地合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植川南办大学,不断深化校地合作,通过与地方人社部门和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联合开展地方专场招聘会,建立人才工作站,打造就业实践基地,促进学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

image035.jpg

image037.jpg

image039.jpg

image041.jpg

       3、强化校企合作,助力毕业生特色就业。学校坚持“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白酒酿造、人工智能、彩灯艺术设计、应急与安全等特色产业学院,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面向产业、行业、企业,结合学校特色,精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image043.jpg

image047.jpg

       三、创新创业“三举措”

       1、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课堂教学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学科专业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社团协会强化创新创业兴趣、项目团队凝聚创新创业动力、各类平台保障创新创业资金、学科竞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推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运行机制。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image053.jpg

       2、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规章制度,培养了一批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与自贡市等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培养,SYB创业培训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上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提升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每年接受SYB创业培训的学生近2000人,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人物,有入选2016年大学生创业英雄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的2017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庄永杰,入选四川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轮椅上的柠檬天使”的 2018届电子商务专业胡侨,被中国邮政与人民日报评为“千亿快递女孩”的2016届应用心理学专业张富熔。

image055.jpg

       3、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条件和孵化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师生联合实施创业实践,引导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创业项目,积极承办和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赛事,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image067.jpg

image069.jpg

       四、就业展望“五再”

       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考察调研期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让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再提高。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到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心工程。

       二是教育引导再加强。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国家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引导学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

       三是多方力量再汇聚。深化开展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大力开展“就业冲刺”行动;积极争取公共招聘进校园,搭建就业平台。

       四是关键时期再把握。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就业“六进”工作,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帮助学生就业。

       五是精准服务再提档。对就业困难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等重点群体建立“一对一”台账,筑牢就业困难群体底线。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积极谋划、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砥砺前行,推动学校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