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8点,由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承制的2022四川省大学生“开学第一课”开播,我校积极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实时收看。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内容主干,邀请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商继政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马均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刘俞廷老师、宜宾学院2022届毕业生刘江同学四位嘉宾回顾和解读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省大学生们奉献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政大课。更有三位大学生课代表,代表青春力量登台串讲,激励全省高校师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节目的播出让同学们深受鼓舞,并展开热议。
法学院法学2022级3班 覃福播:看完“开学第一课”,我的心中有了新的奋斗目标。“田间稻香”“三苏初心”“远大前程”“国之大者”让人感慨。这期《开学第一课》让我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是中国人和炎黄子孙而倍感骄傲。为了往后的生活和未来更好,我们应当要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及理想,努力学习,成为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不断努力的学习,完善自身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价值。只有自我的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祖国贡献出巨大的价值!
人文学院广电2022级1班李思思: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食’开篇,用故事讲述苏门初心,邀请刘学长自述奋斗之路,最后向我们解答“国之大者”。通过四位老师和三位学姐的阐述分析,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那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这不只是一句话,更是一份承诺,一种行动。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要数退伍军人、宜宾学院毕业生刘江学长讲述的亲身经历。他的讲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也给我们未来的规划提供了借鉴。他说他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劳动最光荣。我看到他在自己的学业与事业上付出的努力。他告诫我们大学生要怀有平实之心,毕竟人生路上难免会有挫折和挑战。他鼓励我们要‘相信未来群星闪耀的天空,会有自己的身影’。作为一名在校生,我对于农业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始终坚守文化自信,热爱我们的文化。我也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像学长那样坚守热爱不断前行,为实现国之大者贡献一份力量。
外语学院英语2021级1班张凤:看完节目,再回首过去的半个月,全川高校延迟开学,只为共抗疫情,护川平安。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在近日不负所望解除了封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终于回到了校园。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合理利用线下资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担负起历史重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担负时代使命”的期望,我们应全力以赴,不负厚望!
法学院法学2021级4班万依婷:又是一年开学季,踔力奋进正当时。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次思政大课的意义,领悟到大学生就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不断的充实自己,展现青年人在新时代的风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了解到生态新则文明新,生态衰而文明衰。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学会攻坚克难,在奋斗中不断创新和成长。电子科技大学商继政教授在最后提到:希望同学们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你们生逢盛世,风正帆悬正可期,你们风华正茂,希望你们勇立潮头唱大风。在这个青春多梦的年纪,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书写更加灿烂的明天。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21级5班叶娇:节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激励全省高校师生缪力同心、攻坚克难、共创辉煌。正如节目开头所说的“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也是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躬行,强国有我,知行合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敢于奋斗,爱国敬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教心学院学生汪迪:《开学第一课》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内容主干,结合高校优秀学子为全省大学生开设了一门思政大课。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表达了对四川人民的殷切希望。本次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粮食安全、就业、科技创新等问题展开,给当代大学生指明人生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紧紧联系。因时而行,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振。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下谋划自己的人生,能吃苦,能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大学生理应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艰苦奋斗,不辜负党对我们的信任与希望。
机械工程学院过控2022级3班王明坤:此次开学第一课,四位四川优秀青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路线给广大师生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号召吾辈青年以青春之名书写未来华美乐章。人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而青春的激情将给我们带来无限活力。想要与众不同,让自己的青春大放异彩,我们必须要扬起坚定的信念风帆,向前飞!
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制药2022级2班余欣忆:金秋九月,“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六月在四川考察时的足迹,以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内容主干,一路跋涉,一路嘱托,一路关切,细看四川发展。围绕“田间稻香”“三苏初心”“远大前程”和“国之大者”四个主题篇章,几位嘉宾详细诉说了社会、国家、时代对于青年一代的敦敦教诲和深切期望,为全省大学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政课。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民族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处于国家正飞速发展时期,拥有更优越的环境,也被社会和时代寄予了更深厚的期望。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青年们脚踏大地的同时仰望星空,生逢盛世,自是风华正茂,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
外语学院英语2022级2班曾琪琳: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吾辈青年当坚定文化自信,将个人,国家与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良好的家风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例证,正如“三苏”的家风传承,将“孝悌之心”作为家风教育的根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吾辈青年生逢盛世,自应担当起时代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实干兴邦。以青春之朝气,奏响共富之华章。
法学院法学2021级8班谭西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此次的四川大学生《开学第一课》上就粮食问题、文化问题和就业问题三项国之重者通过实例展开了叙述,也让我感受到青年应该心怀“国之大者”。粮食、文化和就业都是与大学生密不可分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的前辈通过不断的努力,让我们粮食有保障,谷为民命,民亦安康。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节约粮食,吃饭当有度。同时,我们也应该有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我国粮食产量在我们青年手中获得更多突破。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青年一代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政治立场,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我国不仅要是文化大国更应该是文化强国,而这一问题掌握在青年之手。随着文化总体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们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考验。在此情况下,焦虑必然存在,但我相信我们青年一定不会忘记初心,我们将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向未来,向社会主义强国展望。
机械工程学院过控2022级3班李也欣: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这次开学第一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没错,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辈青年应心有向往,才能不负韶华。
美术学院2022级学生梁炜:本次开学第一课,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四川考察工作而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四川考察,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中间,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愁,一句句暖心话语,一声声殷殷嘱托,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访问雅安,让我感觉到真切的温暖。来自川农的教授讲诉保障粮食问题和宜宾学院的学长讲述就业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政府是真切的将人民立为中心的,忧民、爱民、惠民,这是真切的作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非常感动,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生产。,奶奶常说,以前从来没过过这么好的日子。50多分钟的学习很短暂,短到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久久回忆学姐学长的话语。今年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也意味着即将承担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我们要加快我们的脚步,紧追先辈们的步伐。在新的学期更加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光添彩。
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牟凌霜:在今天开学第一课的结尾,商继政教授说的一句话让我念念不忘,那便是:”希望同学们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你们生逢盛世,风正帆悬正可期。你们风华正茂,希望你们勇立潮头唱大风!”正如商教授所希望的那样,我们青年人风华正盛,应当过关斩将勇立时代潮头,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美术学院学生冯鹏程: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不仅要心怀“国之大者”,更要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奋斗才是我们实现青春大写的唯一路径。这堂“开学第一课”让我懂得唯有努力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