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川观新闻|四川轻化工大学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出炉 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文字:杨雪萍;审核:吴斌来源:文:李子发布时间:2022-01-26 字号:

       日前,四川轻化工大学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出炉,事关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精心组织编制,高起点,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出炉标志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即将开启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征程!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719.jpg

       “十三五”发展成就

       创新发展理念,学校面貌“翻天覆地”

       实现更名“大学”夙愿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坚持内涵发展,整体办学实力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于2018年成功更名四川轻化工大学,成为学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自贡市、宜宾市采取“交钥匙”工程模式分别出资建设李白河校区、宜宾校区,学校开启双城办学模式。占地面积达4600余亩、增长170%,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增长167%;固定资产总值达百亿元。

       新校区的建成使用,不仅从空间上、形象上重构了四川轻化工大学,也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745.jpg

       产教融合蓬勃发展

       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中国白酒学院”“彩灯学院”“盐帮美食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实现特色优势学科与行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赢,引领并带动学校整体价值提升。“十三五”时期,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获批四川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创造更加宜教、宜研、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积极吸纳资源为师生创造更好的事业平台,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等企业每年提供资金助教助学、助力科研;重视离退休老干部及退休教职工的关心关怀工作,不断健全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进一步创新,奖、助、贷、勤、补、免资助体系。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749.jpg

       激发生机活力

       学校发展“日新月异”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引进教师404名

引进博士研究生191名

新增省级及以上优秀专家36人

新增四川省学科技术带头人3人

新增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

新增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

新增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4人

新增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

聘请特聘教授112人

近50名教师获得留学资助

遴选“652”学者29人

派选26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国际交流成绩优秀

       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十三五”期间在校留学生700余人,留学生规模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753.jpg

       “十四五”发展目标

       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学校的发展思路:秉承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学校“652”精神,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胸怀世界,深入实施学校“652”发展计划。全面开创学校“652”2.0版新局面,建成人才培养质量更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智慧大学、和谐大学。

       “十四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757.jpg

       发展愿景:

       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建校80周年(2045年)时,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第一步:重点突破阶段(2021—2025年)

       第二步:全面提升阶段(2026-2035年)

       第三步:整体跨越阶段(2036-2045年)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801.jpg

       任务与措施

一、建设高质量党建体系

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工作全局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系统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

凝心聚力共建和谐校园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设特色产业学院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开展“课堂革命”建构有效课堂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强化质量保障评价机制

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持续提升生源质量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805.jpg

三、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实施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达标建设工程

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工程

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

实施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培育工程

实施学科(专业)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实施学科与学位授权点评估工程

健全完善学科治理体系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构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强化高级别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加强基础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实施军工领域跨越发展计划

创新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体制

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区域发展融合体系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完善教育发展支撑体系


微信图片_20220126202809.jpg

六、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科学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育和创新团队建设成效

创新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全面深化评价考核机制改革

着力拓展管理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

七、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优化双向驱动多元合作模式

提高外事管理效能

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八、厚植“川轻化”特色文化

构建新时代办学思想文化体系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部门和学院文化

充分发挥学校档案和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完善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五机制”

九、完善高效能治理体系

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优化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积极开源节流拓展财力

十、增进高质量民生福祉

加强校园规划建设

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