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四川理工学院校训征集入围作品展示

文字:新闻中心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06-06-05 字号:

·07031 【理至真 工至善 学至勤】
方案中包含了校名中的“理”、“工”、“学”三个字,突出了学校及其办学特点,而且“真”、“善”、“勤”为中华美德,也是人性的根本与美所在。理至真:理,道理,事理,也谓自然科学;真,真实,的确,实在。哥白尼曾说过:“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而他自己也为了真理,献出了生命。俄罗斯谚语说道:“一切都会过去,只有真理永存。”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也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是对真理的热爱。”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教导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理就是宇宙间不变的道理,真理让人类充满希望,真理让人生充实美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视追求真理为人生最高使命,毕身为追求真理而奉献,而牺牲,而不能自已。求理就得求真,做学问就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工至善:语出“大工至善”,“大工”是改造世界,四书之首《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师生关系的哲理,学是要善的,“工欲善其事”,工也要善。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教育的目的在于至善和品德的培养及心理能力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也在于求得至善。 学至勤: 学贵在勤,勤能生巧,勤能补拙。勤,勤读、勤看、勤听、勤问,读书之乐无窍门,不在聪明在于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韩愈在《进学解》早有训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汪洙的《神童诗》写到:“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意思是学习要靠勤奋才能获得,经过三年就会学得满腹经纶。《尚书·周官》中也写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意即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07093 【修身 求实 创新 奉献】
大学的定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老先生在他的《四书集注》中写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成大白话应该是:大学宗旨,在于点燃学生心中那盏真、善、美的明灯,使之能够革故鼎新治国新民,使之能够追求真理不断创新。这大概是中国最早关于“大学”的定义。而以上八字不但准确的表达这一思想,而且包含了现代文明对大学的定义!修身:即对真.善.美的追求;能以个体的的方式完成自我人格的完善,是五千华夏文明所传承的精神,修身二字可谓内涵极为丰富。求实:西方对大学之定义;德国当代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大学是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欧美名校的校训多体现了着一思想。创新:创新永远是发展源源不竭之动力;法国作家圣伯夫从人权的角度定义:大学是一个保护人们进行知识探索的自律场所。知识探索之目的即在于创新。奉献:知识最终造福人类之方式;既然大学培养了人们的智慧,就要发挥智慧的能量,造福人类;即如太阳,既然被赋予了巨大的能量就要普照大地,赶走黑暗。

·07010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1.“团结”在第一位,因为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团结,它是象学校这样的集体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领导团结,师生团结是学校想要获得一切成绩的根本。没有团结,学校将是一盘散沙,任凭某个人某些力量如何努力,也是不可能成为一所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
2.其次是“勤奋”,大学是给社会培育人才的地方,学生应以学为主。所以每一个理工学子都应该牢牢记住“勤奋”这两个字,刻苦学习,为实现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求实”和“创新”正是社会主义建设所提倡的实事求是,与时惧进,开拓创新的很好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作为一个发展性的单位,更需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使理工学院更好的立足四川,服务西部。

·07147 【厚德明理 励志勤工】
厚德究理:体现学院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育人成才教学理念。俗语说:“成事者先成人”,意在培养学生诚信、宽厚的健全人生品格,带领学生学习、研究科学文化知识。
厚:有宽厚、忠厚、为人诚恳之意;德:指道德、品行;究:仔细推求,追查、研究;理:自然科学,教学中对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统称。励志勤工:勉励心志、奋发图强,树立学生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毅力。勤学苦钻,练就精湛技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励:勉励、鼓励;志:志向、志愿;勤:勤奋、勤劳,不懈地努力;工:教学上对有关工程学科的统称。

·07015 【浩然直养 明体达用】
“浩然”,语出《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若至浩然之气境界,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浩然”今释为盛大。“直养”,语楚《孟子》“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善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正气充满在天地之间,如果以正直,直率去养育它,则有大丈夫之气概。孟子提出“以直养而无害”,则只要正直,合于义,并不断扩充它,浩然之气就会培养起来。“直养”今释为用正义去培养。 “浩然直养”,校训释为,用盛大的正义去培养,即我们四川理工学院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机制,老师有博大的知识和胸怀,学校有美丽的环境,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强大的研究队伍,这一切合成了学校盛大,正义的育人环境和思想,从而去培养理工学子,感化每一位理工人,使人人拥有浩然正气之身。 “明体达用”,语出宋代教育家胡瑗的苏湖教育法,其是苏湖教乏和范仲淹庆历兴学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胡瑗认为:“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万世不可变者,其体也;史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所谓明体,就是领会圣贤之遗意,理解六经等儒家经典的道理,掌握仁义理智等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所谓达用,就是在修身,治国,处世的过程中,去实践这些精神,道理和内容。“明体达用”的精神实质就是“学以致用”。“明体达用”校训释为,明了天下所有有用之文化(其也寓意我校文理兼备,理工为主的办学特点),道理和方法等,并能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则包括,学校,老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科研创新的精神,也包括学后实践的务实精神。这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浩然直养”体现教授精神,“明体达用”体现学习精神,两者又兼容教,学,做人的内容,方法以及实践的内涵。校训体现的我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科研协作的办学思想,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治学思想和学以致用的学习思想,且这些思想又不是分属于学校,教师,学生,它适用于我们四川理工所有主客体。

·07098 【博学 慎思 团结 创新】

·07054 【博学 齐思 立德 树人】

·07134 【博学 思辨 修德 笃行】

·07003 【求实 创新 立德 勤学】

·07131 【厚德 博学 砺志 求实】

·07027 【立德 敬业 博学 竞先】

·07101 【崇德 至理 厚泽 百年】

·07135 【明理 明德 求实 求真】

·07215 【修德 博学 求真 至善】

·07072 【弘理 拓信 厚德 博学】

本次校训校徽征集活动经过2个月的征集,评委组初步筛选,现将入围作品登载如上(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并面向全院师生征集投票。希望师生员工慎重的投出你的选票(你认为满意的最多3件作品)。

投票方式:
      ·各校区实物展示:(学院本部展示点:行政楼、教学楼、北区学生宿舍,轮流展示)
                       (营盘校区展示点:行政楼、营盘食府,轮流展示)
                       (邓关校区展示点:行政楼、图书馆,轮流展示)
      ·网络投票:参见校园网首页连接提示(预计时间:6月8日)
        详细投票方式请参见各校区海报。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